3月9日,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,住建部党组书记、部长倪虹表示,近期正在组织编制“好房子”建设指南,并修订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其中一项是把住宅的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。2011版《住宅设计规范》国家标准中明确住宅层高宜为2.8米。在新国标正式实施前,国内已有多地先行一步。
在我国的住宅设计规范中,层高定义为上下两层楼面(或地面至楼面)之间的垂直距离。现行《住宅设计规范》(GB50096-2011)规定,住宅层高宜为2.8米。倪虹部长指出,层高不低于3米成为“好房子”的标准之一,这一改变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与热议,背后有相应的科学依据和现实考量。
过去十年,我国住宅层高普遍执行2.8米标准,但实际装修后净高常不足2.5米,狭小空间容易导致压抑感,并且难以满足地暖、新风系统等现代装修需求。住建部调研显示,超过60%的购房者将层高不足列为居住质量的主要痛点。3米层高的设计可以提升装修后净高至约2.7米,显著改善室内通风、采光效果,并降低潮湿、霉变等问题发生率。
新规还隐含对住宅“长期价值”的考量。3米层高为全屋智能设备预留了安装空间,并支持装配式装修、光伏屋顶等新技术的集成。从国际经验看,日本、德国等发达国家住宅层高普遍在2.9米至3.2米之间,更高空间有助于延长建筑寿命,减少因压抑感导致的频繁翻新需求。据测算,普通住宅层高每增加10厘米,每平方米土建成本约上升2%至3%。若盲目追求更高层高,可能导致房价上涨压力;而3米层高在提升舒适度的同时,将有利于把成本增幅控制在合理范围。
西北地区建筑设计从业者郑先生分析称,层高增加20厘米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。层高增加后,窗户可以设计得更大,室内的空间、通风等感受随之提升。例如,在我国北方,最低层高只有2.7米,有些住宅铺设地暖,再加上头顶上的装修,会进一步压缩层高。住宅层高提高后,其他标准也会随之变化,如限高50米、80米的住宅会少做一层,这意味着相同的楼栋容积率降低了。此外,在消防方面,电梯、楼梯数量也会随之调整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,本文标题:《住建部:住宅层高标准将调整为不低于3米 提升居住舒适度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