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美所谓“对等关税”生效,耐克Nike、阿迪达斯Adidas、露露乐蒙lululemon、华利集团等欧美国际品牌和代工厂股价应声而跌。“对等关税”下,服装纺织品牌如何应对?销售会受到影响吗?
绕不开的亚洲供应链
根据特朗普4月2日公布的关税清单,美国将对柬埔寨、越南、泰国等多个国家加征超过30%的“对等关税”,作为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,这些国家面临巨大的冲击。
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时尚和奢侈品消费市场,还是全球快时尚和运动品牌的命脉,但其供应链早已分布在亚洲多个国家。
耐克披露数据显示,在2024财年(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),Nike品牌鞋类产品产量的95%和服装产品产量的59%都是由越南、印尼等国家的工厂生产。其中,越南工厂产量占比约50%。
德国鞋服巨头Adidas去年92%的产品都在亚洲生产,越南是其最大采购国。在2024财年(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),Adidas产自越南的产品产量占比超过27%,其次是印尼。
lululemon也极其依赖亚洲供应链。lululemon 在2023财年(2023年1月30日至2024年1月28日)报告中透露,当年,lululemon约42%的产品都是在越南生产,还有16%的产品产自柬埔寨,另外斯里兰卡、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也是lululemon的重要产地。
具体影响有多大?公司又会采取什么措施?对此,阿迪达斯和lululemon中华区相关人员均表示暂无官方回应。
制造商、品牌商、消费者,谁来买单?
中山华利实业集团是耐克、阿迪达斯、匡威等的重要合作伙伴。此前,公司通过将工厂布局在越南,规避了中美直接关税,其产品从越南出口。但美国近期关税政策的扩大化趋势,使得其也难以幸免。
公司近日对外表示:目前客户没有取消、减少订单情况,没有收到客户调整出货计划的通知,没有客户提出需要制造商降价来分摊可能的关税影响。目前订单正常,各工厂均正常生产,保证按期交付。
华利集团进一步补充称,公司销售价格为离岸报价,运动鞋制造商与客户的价格定价机制是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,关税通常不会由制造商承担。
这次关税如果大幅提升,品牌客户若全部或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,很可能会影响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。
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,服装鞋履为非标低值的商品,生产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,同时也由于商品非标,流通环节占据大部分成本费用,普遍有5倍加价倍数。面对加征关税,供应链承担能力极其有限,回流美国可能性较低,预计主要由消费者承担绝大部分成本。
跨国品牌出路在哪?
外界预测,美国本土市场很快就会被这股关税冲击波击中。据美国鞋类经销商与零售商协会(FDRA)数据,2023年美国近三分之一的鞋类进口来自越南。据统计,目前美国只有2.5%的服装和1%的鞋类为本土制造,越南等亚洲国家则是美国服装鞋帽的主要进口来源地。
面对成本上涨,这些企业将难以避免将额外的成本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承受加价苦果的最终将是美国消费者。
对于品牌而言,在美国市场涨价并非明智之举。多个品牌的财报显示,在北美市场的业绩增长不及预期。
与此同时,中国市场的增长显得尤为亮眼。
阿迪达斯2024年财报显示,中国市场继续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。lululemon亦是如此,2024财年第四季度,中国大陆业务净营收同比增长46%,整个财年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同比增长达41%,高于其他市场。
lululemon不断在中国开店。据财报披露,2022年lululemon新开的81家门店中有31家在中国;2023年又新开了30家,门店数达到了126个。截至2024财年底,lululemon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达到151家,占公司全球门店比例近20%。
在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,跨国品牌们应该如何避免受到波及?阿迪达斯“在中国、为中国”的策略或许可以给到行业一定启示。
阿迪达斯现任CEO比约尔·古尔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,目前中国产品在中国制造的比例为80%,本土制造策略或许能让它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免于失去竞争力。
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
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,本文标题:《“对等关税”影响下,服装纺织品牌如何应对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